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来我所讲学 |
|
发布时间:2023-11-23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12915 | |
2023年11月21日上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仇鹿鸣教授应邀,在历史学院10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唐代潞州地区墓志书写格套及演变——兼谈作为移民史材料的误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姜望来副教授主持。 仇老师介绍了唐代潞州地区墓志的基本情况,指出该地区墓志的特点是数量众多、内容简陋、叙事多有格套。学界对这批材料做了很多研究,文学研究者比较关注志盖题诗,历史学者关注地方家族的迁徙与仕宦、藩镇武将家族和唐宋变革等问题,考古学者关注墓葬形制、墓主身份和文化模式等。 这批材料中,存在着大量“因宦徙家”的记载,学界常常将其作为移民史的资料。仇老师注意到,这些墓志志主的祖先官爵一般是“上党太守+某某侯”,其中侯名为当地的县名。而且,还存在五姓皆称屯留侯、一姓自称不同侯名等现象。因此,将这类记载视为历史就值得怀疑。 在此基础上,仇老师讨论了格套流行的时间性。当地大族自云先世为“某某太守”“某某侯”的传统,或与十六国以降,上党地方大族竞争中自高门第的需求有关。“上党太守+某某侯”的格套延续至唐代,但初唐到盛唐时期仍是潞州地区独有的,周边地区较少见到。晚唐以降,书写格套也有一些变化,比如家族迁徙叙事趋于简化,但会详细记录志主所居的乡里、葬地。同时,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中下层墓志中都有类似格套。 在志文中,还可见到申(申屠)备、王钟、崔晖等当地人传说中的始迁祖,往往与“上党太守+某某侯”格套结合,其流行时间主要在唐前期。仇老师结合唐代地方家族对英雄祖先的描述,认为他们未必实有其人,而是经历了一个知识层累、整比与重构的过程后,才被塑造成“英雄祖先”。在潞州墓志中,有时会坦陈不知祖父以上先世的名讳,这正是中下层士人忘记先祖名讳的反映。 最后,仇老师从地方视角探讨了墓志使用者的社会阶层,认为他们是社会地位比平民稍高的人群。他们使用的这类格套化较强的墓志,绝大多数未署作者名字。但从有限的史料中,仍可以推断他们是民间社会中扮演仪式专家的“礼生”,乡贡明经大概是作者身份的上限。总之,“因宦徙家”只能被视为一种书写格套,如此数量和规模的移民,不能获得任何移民史和人口史研究的支持。仇老师指出,地域社会不等同于政区,可以勾勒“准确”的边界,而是通过人群移动、商业活动、社会风俗、物质文化等要素被“感知”到的。潞州墓志书写格套的背后,也可以发现一个明器的文化圈。 在讲座之后的交流环节中,我院师生就相关问题同仇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仇老师的精彩讲座,让与会师生对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