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本所动态

华南师范大学吴羽教授来我所讲学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34402

  2021年11月21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吴羽教授应邀在我所作了题为《凡物如何获得神性——唐宋道观建筑与神像探索》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姜望来副教授主持,朱海副教授、黄楼副教授、吕博副教授及硕博研究生参与本次活动。

   道观建筑里面的塑像、绘像所使用的材料是砖、石、木以及一些颜料,它们 天然具有神性吗?吴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对道教建筑是否天然具有神性、如何获得神性等问题的思考。吴老师认为,塑像、绘像使用的材料不是天然具有神性的,也许某个道观中收藏有一些天生具有神性的东西,但并非每个道观都有。

 吴老师分别从“静治与道观”、“塑像”及“画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静治与道观的神圣性需要从地点与建筑方式、历史、风水及仪式等方面着眼。《道教灵验记》、《三洞珠囊》、《太平经合校》、《太真科》、《老君音诵诫经》及《玄都律》等文献皆有静治神圣性来源的记载,如真人得道所居之地被视为“福地”,或者道经所藏之地“万灵侍卫,百神朝揖”,或者空室内“画像随其藏色,与四时气相应”等等,皆具备了某种神圣性。道观则处于堪舆风水之学的环绕之中,如《雍录》所载“九五贵位”需置道观镇之。随后,吴老师谈到塑像,强调了开光即所谓“画龙点睛”之类的仪式行为所赋予塑像的神圣性,并依据大量文献从“传统与一般的神灵绘画”、“时人对神灵画像的看法”以及“道教神仙绘画与仪式”三个方面阐述绘画神圣性的具体表现。

 朱海副教授对吴老师的讲座作了总结,姜望来、黄楼和吕博等老师也分别就讲座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大家在充分掌握正史等常见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宗教文献以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在互动环节,吴老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就如何利用道教文献提出了诸多建议。吴羽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对唐宋道观建筑与神像如何获得神圣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研究视角,也让听众深受启发。

(田可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