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

第53期 陈丽萍:《唐代后妃制度研究漫谈》

发布时间:2018-12-25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41281
  2018年12月13日晚,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举办了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第53次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丽萍应邀作了题为《唐代后妃制度研究漫谈》的报告。沙龙由吕博副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朱海副教授、毋有江副教授、黄楼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达志副教授等老师及博硕士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陈老师在界定后妃研究的范围和相关背景知识基础上,用三个具体的研究案例为我们介绍她对后妃制度的研究。一,“玄宗改制的节点——以两《唐书·元献皇后传》为例”。陈老师爬疏史料,发现了两《唐书·元献皇后传》与其姐姐节愍太子妃的墓志在关键内容处高度重合。元献皇后在本人传记中的“退居”是刻意地安排,她的“无闻”折射了玄宗和睿宗以及玄宗和肃宗的微妙关系。二,“唐代后妃给谥简况”。陈老师重点阐述了皇后给谥制,在唐朝,包括追封在内的皇后(未废)皆有谥,双字,无恶谥。但是嫔妃谥与追封皇后谥未成型,嫔妃谥仅三例。皇后给谥制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高祖-高宗;中宗-玄宗;肃宗-哀帝。高宗、武后在咸亨年间追封先祖妣,改谥或加谥,开启了唐代为帝后加谥和上尊号的模式。天宝八载的六帝后加为四字谥,此后只有加帝谥,再无加后谥。另外,皇后别拟谥正式开始于睿宗刘、窦二后时,且实现了双后祔庙的重大礼仪变制。三,“唐代诸帝的乳母、保母制度”。陈老师介绍了学界的研究概况,并扼要梳理了由汉至宋的乳保母制度研究。其中唐代诸帝乳、保母资料较多,有墓志若干。陈老师认为这些乳、保母可以荫及子孙,虽然位高,但也没有再现北朝的保太后局面。陈老师认为应该关注“乳母”“保母”“保傅”“女师”的混用现象,以及有关乳、保母册封的诏敕。
   报告结束后,在座师生就相关问题与陈老师进行了热烈互动。陈老师对于后妃制度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精密的论证和谦虚谨慎的学术态度,令人敬佩。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