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本所动态

姚崇新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6-6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3049

   2018年5月30日晚,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姚崇新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古佛教造像资料及其分析方法》的学术座谈。座谈由冻国栋教授主持,刘安志教授、朱海副教授、姜望来副教授、黄楼副教授、吕博副教授等老师及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了本次座谈。

   姚崇新教授首先介绍了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的基本方法。姚先生指出,北京大学宿白先生创立了石窟寺考古方法论,成功将传统考古学中类型学与层位学的方法运用到石窟寺考古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层位学的方法可以解决遗存间早晚关系问题,而运用类型学方法,可以解决石窟群的分期和年代问题。姚先生指出,佛教遗迹、遗物等考古发现能对以往佛教史的认识进行补充和修正;并且,传统文献对佛教社会史记载较少,石窟寺材料以及佛教造像材料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同时,艺术史、图像史与佛教信仰研究也可以从中受益。

   其次,姚教授对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与回顾。姚先生认为不能满足于解决时代和分期问题,对当前最高层次追求不足的情况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姚先生指出,考古学的方法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图像学、美术史等多学科的方法。

   再次,姚教授结合自身治学经验,谈了几个图像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应避免过度阐释和对图像背后的信息任意引申。第二,应注意图像在时间空间中的变化。姚先生以大自在天形象为例,揭示了大自在天在婆罗门教、佛教以及祆教中名字、地位以及功能的改变,指出图像不能简单归类。第三是程式化问题。姚先生认为,对程式化的理解不能绝对,也存在许多非程式化的例子。最后,姚先生指出图像史研究也要重视文献修养,对图像阐释是否全面准确取决于对历史本身的深度掌握与理解。

    随后,在场师生就图像具体使用、佛道考古差异、平面图像与立体图像研究方法等问题与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本次活动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与“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凝聚、族群融合与信仰变迁”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联合主办的学术讲座之一。(徐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