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本所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徐畅副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8-3-26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3791

  2018年3月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徐畅副教授应邀在历史学院103会议室作了题为《乡村里坊制度在唐长安的实施——兼谈宫崎市定“重复平行”说的适用性》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吕博副教授主持,鲁西奇教授、朱海副教授、毋有江副教授、姜望来副教授、黄楼副教授、胡鸿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达志副教授及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徐畅老师以莫高窟217窟北壁盛唐时代《城门与城垣》壁画引出今天讲座的主题乡村里坊制度。关于里坊制度,日本学者宫崎市定针对唐户令提出“重复平行”说,即自然区分和人为区分。近年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唐长安地图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复原。徐老师通过整理大量墓志材料,并结合唐长安地图里坊分布,发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记载的唐长安乡里,皆位于外郭城以外;唐长安墓志志主生卒地记载,皆表述为长安、西京之某里第、某坊之里第、某坊里之私第等等,出现的里与坊同意。而后指出,宫崎市定之“重复平行”说并不适用于北方都市,长安等大都市内并没有实行乡里制度。

  接下来,徐畅老师通过城市里坊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运作两个角度论证唐长安并没有实行乡里制度。通过对汉长安城、北魏平城、北魏洛阳、东魏北齐邺南城以及隋大兴城的回溯,指出里坊制度的原初制度设计,就是一块一里见方的区域,具有属地性;自北朝至隋,城郭内似皆不存在作为聚落形态的里坊与作为人口编组的乡里重复平行的情况。从现实运作角度来说,城市里坊作为封闭空间,乡里制度不适合高密度的人口管理。墓志中也存在着几起乡内设坊的特例,徐老师从北朝隋唐长安一带聚落形态变迁的角度作了合理的解释。

  鲁西奇教授、黄楼副教授分别做了点评,指出徐畅博士的研究严谨而深入,对于进一步认识唐长安的里坊制及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随后,在场师生针对墓志材料的局限性、官方与民间对坊里的不同称呼、以及对部分史料不同的理解等方面与徐畅副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活动系姜望来副教授主持的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凝聚、族群融合与信仰变迁”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徐科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