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

第40期 肖鹏:《试论唐代陌刀的形制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6-12-19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9024

   2016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半,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第四十次活动在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会议室举行。在充满暖意的冬日,肖鹏博士为大家作了题为《试论唐代陌刀的形制与作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朱海副教授主持,胡鸿副教授、李永生老师及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肖鹏博士首先介绍了唐代陌刀的形制,通过对相关正史、典制书、兵书的解读及考古材料的运用,指出唐代陌刀是一种长3米,重10公斤左右,双刃、长柄的砍杀类武器。但由于无出土实物,其具体形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宋代的掉刀。接着肖博士对关于陌刀起源的不同记载进行了一一考证,认为陌刀的起源与重装骑兵的兴起、中原王朝面对北族骑兵采取的“以步克骑”战术、本身造价的高昂等密切相关,并推测陌刀最有可能起源于隋末唐初的战争过程中。然后,肖博士具体讨论了陌刀在唐代的作用,包括作为护卫兵器、仪式用具、守城用具与野战利器等四个方面,并重点探讨了陌刀队在战阵中的位置与作用以及辨析弩手兼职陌刀手这一问题。最后,肖博士勾勒了陌刀的演进过程,陌刀出现于隋末唐初的战争中,盛行于唐玄宗时代,一直到唐代末年都是唐军的制式装备。但似乎宋代之后就看不到了陌刀的影子,这与陌刀自身铸造工艺的复杂与造价的高昂有关,也与宋代面临对手厚重的冷锻甲等有联系。

   在讨论环节,朱海副教授对本文立论的三个基点包括陌刀长3米、重20斤与造价高昂提出了疑问。他提示到若陌刀的长柄为木质,则整个陌刀的造价并不会太高。而且陌刀太长,会影响其在复杂战斗环境中的灵活性。胡鸿副教授指出文献记载中有很多英雄及其使用武器的记载,英雄人物的武器制式化后,会出现武器在重量、长度等多方面的向普通人靠齐的变化。因而肖博士所依据的《旧唐书关于阚稜》与《新唐书》关于张兴的记载中涉及陌刀形制的描述,需要得到谨慎的解读。刘莹博士对肖博士探讨陌刀队在战阵中的位置和作用时使用的《旧唐书·李嗣业传》中的相关记载提出了质疑,她认为李嗣业在香积寺之战中的举动反而说明了陌刀处在战阵的前线而非肖博士所说的后方,这就影响了陌刀作为战争预备队性质的判断。另外几位博士生和硕士生也在具体的文献以及陌刀延伸的相关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肖鹏博士对提问作了回应,并谈了自己对中古军事史的理解。他从文献的细微差别,发现背后存在的社会变迁,这样的研究方法令人印象深刻。

 

供稿人:夏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