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贺世伟:《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所见的多人葬习俗》 |
|
发布时间:2011-12-29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1765 | |
2011年12月29日晚7:00-9:30,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举办了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第十四次活动。宣讲人贺世伟副教授作了题为《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所见的多人葬习俗》的报告。刘安志教授、朱海副教授,及黄楼、姜望来、张达志等青年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贺世伟副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多年的实地考古积累,仔细剖析了三峡地区六朝以来的的多人合葬墓。在仔细甄别考古材料的基础上,作者敏锐的发现,墓葬内散乱的的多人骨架,与传世文献所记长江中下游的蛮人之“拾起骨之俗”,恰可印证。并且,就此引发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华夏”与“蛮”两个族群边界的考古学证据。 贺世伟副教授认为,三峡地区汉代分别属于巴郡和南郡管辖,六朝时期拆分出巴东郡、建平郡、宜都郡等,隋唐则析为郡县或州县。其居民主要是族类众多的蛮人,并夹杂一定数量的“夏人”。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所见的多人葬习俗中的“拾骨”葬是结合了《隋志》所谓蛮、左葬俗的结果。它是我们从考古学上区分蛮人与长江中下游“夏人”的重要指标。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组合情况看,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同小异。但葬入人数阶段性的差异还是反映了蛮人与“夏人”的巨大差别。 在讨论阶段,黄楼博士就传世文献的解读与作者进行商榷。研究生曾成指出“曝尸于树”葬俗也见于契丹等东北民族。研究生吕博指出张鷟《朝野佥载》所记载的:“尽产为棺,余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的内容更像是“悬棺葬”,而不像是“拾骨之俗”。吕博进一步提问:为何宋以后这个地区的墓葬不见此种葬俗?是不是证明此地区的“华夏化”已经大大加深? 近年来,有关“族群”的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我们举动此次活动,是期望珞珈研究生群体进一步关注这个话题。 撰稿人:吕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