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

第24期 罗亮:《中古时期正史<天文志>变化浅析》

发布时间:2013-5-10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1870
   2013年5月9日晚7:00—9:30,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举办了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四次活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罗亮为大家作了题为《中古时期正史<天文志>变化浅析》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沙龙由朱海副教授主持,姜望来、陈文龙、张达志等青年教师,及十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罗亮博士本次报告主要是对《天文志》本身的书写及其在正史中的位置进行探讨。他首先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天文志》在志书中的排列以及内容所占比例,认为历朝《天文志》在次序安排上逐渐由杂乱无章走向系统化、模式化,《天文志》在《宋史》以后诸史都占据了首篇的位置;在志书所占比例上有所下降;在内容上,由充满谶纬占应变为了较为客观单纯的星象记载。罗亮博士又进一步的分析了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他认为宋代以来脱离了禅让政治,使得过去强调的天命的作用下降,人们更加注重实力,从而也导致了《天文志》所占篇幅比例的下降。同时,由于史书编撰方法、思想学风发生了改变、政府对星占之术的打压、天文官僚的前途变窄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天文志》中逐渐剔除了“占”、“应”的内容,变得更为的客观和科学。最后,罗亮博士指出《天文志》的这种变化说明尽管人们未必是主观的、有意识的剔除固有观念中迷信蒙昧的部分,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不自觉的走上了科学、理性、客观的道路。这种历史趋势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姜望来老师指出《天文志》内容很复杂,罗亮博士的报告给了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他还建议罗博士对《天文志》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正史,要结合相关《五行志》、《律历志》及人物传记,同时要关注南北方的差异和朝代的变化。陈文龙老师也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罗亮博士的文章涉及面较广,有些方面论述的不够深入和具体。同时陈老师对宋代知识分子对“事应”理论的态度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张达志老师对唐以后《天文志》在史书中所占比例下降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罗亮博士应当对其结论利用例证做实。朱海老师建议罗亮博士对《天文志》在正史中的地位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东西方历法之间差异的看法。吕博博士认为中国古代对天象的科学认知在不断进步,应辩证的看待天象在政治中的作用。
 
    本次活动尾声,大家对于中西方历法的差异以及用现代西方天文学来验证和解释中国史书中的天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撰稿人: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