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

第26期 方圆:《从玄朔到中原——论北魏孝文帝的“王业改易”》

发布时间:2013-10-17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2749
2013年10月17日晚7:00—9:00,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举办了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六次活动。本次沙龙由方圆同学作题为《从玄朔到中原——论北魏孝文帝的“王业改易”》的报告。沙龙由朱海副教授主持,青年教师姜望来及十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方圆同学的报告针对太和十五年庙制改革前后平文帝的地位变化,指出平文帝的功绩在《魏书·序记》中遭到隐藏,进而探讨平文帝在北魏国家意识中的变迁和历史书写问题。他认为代和魏两个国号意指代北和中夏两种政治势力和传统。平文帝是代国的真正建立者,是旧人的代表;孝文帝时期则从德运和宗庙两方面入手,配以礼制革命,实现了“王业改易”,由部落国家进入正统王朝。平文帝在改易前后的地位升降,既能体现出对中原王朝正统性的追求,也能反映出对宗室与代北诸胄的钳制。历史书写是“王业改易”中的文化措施,国史的修撰即是重要成果。
 
    随后的交流与讨论环节,姜望来老师认为要审慎看待平文帝在北魏历史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代”“魏”之间是否具有法统的转变,此外他还提议可对北魏存在的特殊庙号现象加以观察。吕博博士指出报告在解释孝文帝降低平文帝地位及影响的原因时说服力不足,对北魏以来的首领继承谱系有待完整。钟盛博士建议在庙号改革的论述时还应加入对诸帝子孙宗室关系和地位的考量。曾成博士的观点着眼于对北魏的宗庙制度做一个系统的考察。罗亮博士提出可否在官方文件之外探究代北人心中的平文帝地位如何。肖龙祥硕士关注的是《魏书》相关记载的史源问题。对于历史书写,朱海老师表示在阐释事件的文化意义时,须注意过度讨论的危险。
 
    研究北魏早期的历史,历来受限于材料的缺乏。因此在详备的考释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推测不啻为深入研究的一种路径。方圆同学坦言其报告并不完整,重在为下一阶段的研究作铺垫,我们期待其下次做客沙龙会带来更为精彩的内容。
(撰稿人 董浩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