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先生来我院讲学 |
|
发布时间:2025-5-20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42 | |
2025年5月15日至17日,著名历史学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暨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先生,以“《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为主题,应邀在历史学院103会议室作系列讲座。 15日下午,讲座第一讲“从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之一”,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安志教授主持;16日下午,第二讲“从以官相属到以职相从——《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续论”,由历史学院院长杨国安教授主持;17日上午,第三讲“从有官无吏到官吏俱载——《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之三”,由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魏斌教授主持。历史学院朱海、姜望来、黄楼、吕博、李永生、王晓真、梁振涛等老师及校内外师生等参与讲座并与楼劲先生作了热烈互动。 楼劲先生的系列讲座,深入考察中古《百官志》体例及其所反映的汉唐行政体制变迁,以官制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秦汉至隋唐间相互关联的诸般政治文化面相并概括提炼其中的主要线索与基本规律,深刻揭示了古代中国历史演进和中华文明体系发展的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与韧性。 在第一讲中,楼先生指出,《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记官而不及机构,以长、佐、属官代表其各自的府署,可称是“以官存司”;两唐书《百官志》则皆“以司存官”,即在各机构名下记其长官、佐贰及所属官吏,将之一概视为其机构的成员;从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不仅是史书书写体例、所据史料来源方面的变化,更反映出深层历史事实的变革,根本原因在于规范官制的法令及整套行政体制的演化。 在第二讲中,楼先生指出,《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和汉代官制实际中,职能仅有粗略归类,设官分职缺少明确规定,可概之为“以官相属”;“两唐志”载百官建制,所有人员和部门皆围绕长官和其代表的机构职能而设置,行政体系以职能为导向,可概括为“以职相从”;从以官相属到以职相从,是周汉政体递嬗过渡的特有现象和态势,体现了此期行政组织规则和行政秩序的深刻变迁。 在第三讲中,楼先生指出,《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主要是各级长官与丞佐,不及属吏,《续汉志》多以入注的形式记载公卿及州郡县属吏;“两唐志”则同时记载各机构官员和重要吏员;从有官无吏到官吏俱载,体现了朝廷统一控制向吏员负责的行政底层渗透,改变了属吏依附于长官的局面,为官、吏共同对行政过程负责提供了基础,并与以司存官和以职相从等现象一起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体制和专制皇权统治及其内生规则的发展进程。 楼先生的中古《百官志》研究,不是单纯的断代官制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制度史研究,而是涉及政治、文化、思想、礼仪、法律、民族、经济等诸多领域的综合研究,是跨越秦汉隋唐千年尺度的贯通研究,在史料占有和运用、实证研究和理论思考相结合等方面达到显著的高度与深度,其具体研究结论、揭示的研究方向和体现的方法论意义值得认真领会学习。三场讲座前后,主持人刘安志教授、杨国安教授、魏斌教授分别介绍和总结,对楼劲先生深厚的史家学养、敏锐的史学眼光、严谨的治学态度、突出的学术贡献以及系列讲座的重要价值等作了简要概括和高度评价。(撰稿人:黄宇轩、罗青园、刘亦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