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本所动态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陈金华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17-12-20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2838
  2017年12月14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学系陈金华教授在历史学院做题为《六朝佛教的身份认同与网络建构——以活躍于金陵与邺下的一个僧团为例》的讲座。讲座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安志教授主持。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斌教授、吕博副教授等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陈金华教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佛教与帝国关系、佛教地域化、佛教的边界等方面的研究主题和理论方法,同时解读了本次讲座的两个关键词“身份认同”与“网络”。陈金华教授着重强调了僧人的世俗背景对其身份认同与网络构建的重要性,并提示在场师生僧人网络的多样性。
  随后陈金华先生从《续高僧传》中有关“和禅师”的记载入手,联系多种史料尤其是南朝士人周弘正所作碑铭进而认为文献所见“和禅师”、“和阇梨”实为僧人慧和。随后援引具体文献记载勾陈出慧和的知识背景以及在梁朝覆灭前夕毅然北渡至邺城,并在北方重执教界牛耳的活动轨迹。陈金华教授以僧人慧和的活动为例描绘出在帝国分裂为南北之后,宗教力量在南北间流动的历史图景。
僧人慧和在南北朝时颇具影响力,然而被视为僧传之中最优秀的《续高僧传》竟缺失了有关慧和的诸多材料。陈先生据此认为在宗教史(乃至于历史)的发展中存在着主流叙述排挤、遮蔽非主流叙述的现象。例如《续高僧传》为传世经典的主流叙述,它遮蔽了其他对慧如的记载,而《景德传灯录》出现后又强化了《续高僧传》的叙述。陈先生称之为“霸权叙述”,并提出应如何看待和使用宗教史材料的新观点。在讲座的最后部分,陈先生又将报告的主题上升至对历史本真的哲学讨论。
  魏斌教授高度评价了陈金华先生的讲座内容。与会师生就慧如北渡时间,其与大傅士禅师间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供稿: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