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何德章教授来我所讲学 |
|
发布时间:2017-3-3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4298 | |
2017年3月1日上午9点至11点,著名魏晋南北朝史学者、天津师范大学何德章教授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作了题为《中古史研究中的大问题与小问题》的学术讲演。我院魏斌教授、朱海副教授、姜望来副教授、黄楼副教授、胡鸿副教授、王萌副教授、洪均副教授及华中师范大学张达志副教授等教师,和相关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何德章老师首先强调了正确解读文献对中古史研究的重要性。何老师以中华书局《南齐书》点校本中有关史料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句读失误影响文本解读,从而造成对历史问题的曲解。接着指出将中古史研究中的小问题勾连起来,可能会引起对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推进,并以《魏书》中“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这则史料为例,对北魏献文帝与孝文帝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发人深省的重新解释。 然后,何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的治学经验。他强调对坚实的史料基础和学者的个人想象力,对史学研究都很重要。《魏书》中有这样一条史料:“乃于禁中自作别库掌握之,宝充牣其中。”何老师认为这句话标点有误,应理解为:“乃于禁中自作别库,掌握之宝,充牣其中。”所谓“掌握之宝”当是指各种奢侈品,由此他联想到了中古奢侈品的流通问题。《旧唐书》记载了唐武宗会昌二年一条涉及百姓普遍砍伐桑树的诏书,引起了何老师的注意。他敏锐地想到,这可能说明绢不再受到重视,不能继续发挥其货币职能了。这两条史料引发了何老师对更深层问题的思考。丝绢为何会在魏晋时期货币化?这牵涉到我们对魏晋社会的理解。传统观点认为,东汉世家大族兴起,小农经济破产,自然经济流行。何老师从货币流通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解释。 何德章老师以“中古史研究中的大问题与小问题”为主题分享了他多年的治学心得和最新的研究思考,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刻独特的见解,让青年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最后,何老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本次活动系姜望来副教授主持的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凝聚、族群融合与信仰变迁”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石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