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本所动态

我所老中青三代学者参加“唐代江南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发布时间:2013-9-14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1274

“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日程

主辦:中國唐史學會
承辦: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時間:2013年9月13-14日

9月13日上午

開幕式:
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致辭
中國唐史學會會長凍國棟先生致辭

大會學術報告:
鄭學檬:《唐五代江南社會經濟進步的科技因素》(評議人:盧向前)
雷家驥:《隋平陳、晉平吳兩戰比較》(評議人:王援朝)
大原良通:《茶傳吐蕃》(評議人:張學鋒)
李治安:《唐宋前後南北差異的整合發展與江南的角色功用》(評議人:楊際平)
陳國燦:《唐代江州的陳氏家族》(評議人:馮培紅)
蕭錦華:《南人宰相張九齡之地方吏治觀及南方治績》(評議人:俞鋼)

9月13日下午、9月14日上午

小組討論

第一組:經濟與社會
梁中效:中唐之後的長安與江南
李郁:古都長安興衰的歷史初探
姜浩:唐代兩浙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研究
劉麗:唐五代蘇州圩田的特點及其影響
陳曄:唐代江南的漁業經濟及社會
劉玉峰:唐代司農寺系統的國有農業及其發展變化
商春芳:隋朝開大運河對隋唐洛陽城商業功能的影響
吳樹國:錢帛兼行與唐後期江南稅牧中的“省估”
呂博:“唐代天寶十三載宣城郡丁課銀鋌”補釋
朱雷:從《通典》天寶十四載籍帳看南北方經濟的差異
楊心珉:唐代江淮地區鑄幣業興衰研究
盧華語:唐代破壞性地震災後救援特徵芻議
李殷:唐前期災害救助實效性再探初稿
耿元驪:唐代鄉村社會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機制
張天虹:李伯重教授與唐代江南經濟史研究——以《唐代江南農業的發展》為中心
趙炳林:論唐朝對嶺南的經略
薛平拴:隋唐五代時期關中地區人口的興衰演變
張文晶:從判文看唐代婦女與婚姻
張曉東:隋唐海上力量與江南社會——兼論隋唐海上將帥素質與作戰成敗
李常生:唐代士人筆下的江南與江南城市意象——潤州、金陵、杭州、蘇州
喬鳳岐:說中晚唐士人南遷
張葳:唐李華居於江南社會交遊考
潘晟:從《西藏王臣記》看中古時期地理術在西部地區的傳播——兼論其南北差異問題
程義:說文獻裡“吳兒”
付爽:唐代醫僧駐錫都市與駐錫山林研究

第二組:政治、軍事、民族
賈發義:隋文帝“關中本位”文化政策與江南的反叛
倪彬:秦宗權“降巢”之事淺議
陳磊:唐代江南的地方“豪傑”
王援朝:流寓江淮的胡人與唐末五代軍事
胡耀飛:武人的另一面:吳越武肅王錢鏐詩文繫年考
秦方瑜:從“大江南”的歷史視野看王建由唐代節度使到據蜀治蜀
馮培紅:中古時期河西走廊上的會稽與建康
侯振兵:唐後期的江南牧監及其關聯問題
薛平拴、文媛媛:兩《唐書·地理志》各州領縣戶口繫年考
胡寶華:中國古代君主政治的楷模——淺析唐代政治生態環境與制度文明
毛蕾:“具員簿”考
劉思怡:唐代宗室管理制度運作模式初探
董劭偉:李勣貶任疊州都督原因蠡測
王雪玲:唐郭子儀姪郭睇墓誌及其關聯問題
朱德軍:唐五代“土團”問題考論
姜望來:李孝常家族與隋至唐初政局
曹印雙:中古蘭陵蕭氏家族及其不衰密碼
張玉興:隋代縣令長設置問題探析
馬冬:唐代大�{鹵簿中甲騎具裝類型及其制度淵源——兼議唐朝儀衛軍制中的南朝因素
王美華:唐宋時期的皇帝視學禮
劉曉慧:從對策看元白之仕途分野
盧向前:武則天“和親”突厥論稿
馬強:出土墓誌所見唐代南方社會動亂及其治理考論
李天石、何志文:唐代中後期浙江西道入幕士人之考察
閔祥鵬:唐永徽六年霖雨考
徐東昇:唐代玉山監小考
俞鋼:試論唐代吳興良才沈既濟的科舉選官法改革主張

第三組:思想、文化
張學鋒:忠良的榮光與苦惱
陳習剛:唐代江南的葡萄文化
吳成國、張敏:唐代江南地區的求雨風俗研究
吳艷榮、王峰:漢唐鳳文化的差異比較
梁子、樊英峰:中國第一茶人群體“湖州茶人集團”——兼談陸羽及茶道文化的誕生
李文才:宋代南方“主多客少”戶口構成形態的歷史根源——基於對唐代後期方鎮長吏政治風格的分析
賈志剛:武周八寶說與七寶說
王濤:唐代江南與五臺山經濟文化交流
季愛民:李華流寓南方及其與天台宗的關係
許友根:唐人登科名錄新補
黃壽成:從《郡齋讀書志》所著錄唐人別集看唐前期的江南文化
張菁:唐代江南地區的女德旌表
趙旭:南朝抑或北朝——“鄭學”、“王學”與唐代禮學走向探析
王永平:王玄策使印與天竺幻術在唐朝的傳播
夏炎:唐後期土貢的地方流動與區域文化整合——以士人官員的禮物饋贈為中心
樊波:唐代畫家周昉家世新證
劉曼春:《全唐詩》中記載的江南詩人
趙喜惠:唐朝與西域的樂舞藝術交流探析
王蘭蘭:唐後期江南地區中外宗教文化傳播與交流研究
張安福:絲綢之路新疆段北道漢唐歷史文化遺存現狀及保護對策
毛陽光:洛陽新出土唐書家蕭諒墓誌及相關問題研究
王鳳翔:唐朝尚武崇拜探析
介永強:隋唐高僧與中國書法
晉文、馬莉雅:略論隋唐五代時期泰州的文化成就

第四組:考古、文獻及對外關係
王志高:南京祖堂山南唐陵區考古勘探、試掘的主要收穫及初步認識
崔世平:制度淵源與國家正統——南唐二陵的地下空間
李鴻賓:是雲偘及夫人賀拔定妃墓誌考釋
李宗俊:唐鐸地直侍墓誌考釋
高凱:從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發展蠡測其在麻風病傳播中的作用
姜清波:新羅商人在唐朝的活動及影響
馮立君:唐·新羅·日本對外貿易機構比較
石雲濤:唐詩見證的中韓間的人員往來
楊富學:鄯善國社會性質再議
張維慎:《新唐書》“青他鹿角”為兩種藥材名小考——兼談“青蟲”之名實
楊效俊:聖物崇拜:隋唐時期佛舍利信仰對東亞文明的整合作用
拜根興:入唐百濟移民陳法子墓誌涉及地名及關聯問題考釋
梁勉:試析唐貞順皇后敬陵中的樂舞圖像
翟戰勝:懿德太子墓壁畫墨書題記初考
楊劍虹:浙江黃岩靈石寺塔窖藏文物窺測地方行政機構及民間文化
景亞鸝:碑誌所見唐玄宗朝孝敬風尚——以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碑誌為中心
�{春英:唐執失奉節墓誌研究
劉安志:《括地誌》與《坤元錄》
王瑜:初唐碑版文學家李儼生平著作考
邢富華:唐代王卿兒墓誌研究
朱祖德:唐代壽州窯瓷器的生產與銷售
向群:唐宋社會變革與書院的興起
葛煥禮:啖助、趙匡和陸淳著作考辨
郭海文:大唐宮尼研究——以墓誌為中心

9月14日下午

大會學術報告:
朴淳發:通過考古材料看唐熊津都督府所在(評議人:周裕興)
賈二強:釋唐李建成及妃鄭觀音墓(評議人:劉安志)
吳內森:晚唐政治與江南地區的民間神祇(評議人:王永平)
楊際平、謝重光:陳元光開漳事跡考辨——以潁川陳氏開漳諸譜陳元光前後十餘世的證偽為中心(評議人:湯勤福)
趙胤宰:古代韓國的鳥羽冠與絲綢之路(評議人:拜根興)
戴顯群:唐代福建文化的地域性特徵與科舉活動(評議人:高凱)
張劍光:隋唐五代江南城市的基本面貌與發展趨勢(評議人:魏明孔)

小組總結:
第一組:魏明孔
第二組:胡寶華
第三組:王永平
第四組:李鴻賓
大會總結:李天石

閉幕式:
致辭:凍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