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期 魏斌:《仙堂与长生——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
|
发布时间:2012-6-21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2036 | |
2012年6月21日晚7:00-9:00,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会议室举办了第十八次活动。本沙龙的创始人之一魏斌副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仙堂与长生——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朱海副教授主持,熊芳芳副教授、吴羽副教授、姜望来博士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文龙博士出席并参与了此次活动,一同参加的还有数十余名研究生、本科生。 魏斌副教授的报告基于对《真诰》、《周氏冥通记》等道教典籍所构想来出的神仙世界的深刻体悟,试图说明以方诸山为代表的东海诸岛在上清神仙世界中的位置及其意义。 本报告从地理空间入手,辨析了秦汉至六朝时期“东海”观念所涵盖的地域范围,提出东海信仰的中心在东晋以后逐渐转移到了“会稽之东海”。而这种信仰中心转移的背景,正是六朝时期北方移民的南迁。本文进一步指出,位于会稽东海之中的方诸山,与茅山、桐柏山等洞天福地之间,构成了类似于“州郡”的层级关系。而这一时期以北豐鬼王为首的北方鬼府的出现,则可能与北方沦为胡族统治的现实有关。同时,通过司命等仙官的活动和生籍、死籍的运作,仙府权力渗透到鬼府并导致了鬼府的“傀儡化”。本文最后认为,北方领土的沦丧导致北来移民急需在南方寻找新的死后归属地。以会稽海岛为中心的信仰体系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并逐渐通过道士们的实践活动影响了民众对于死后世界的认识。 在讨论环节,吴羽博士提出应更多考虑仙界文书运作与文体间的关系。熊芳芳副教授指出,土著居民对会稽海岛信仰体系的接受度也是本文应当思考的话题之一。姜望来博士则指出在《搜神记》等六朝史籍中泰山信仰仍旧占有相当地位。最后,大家普遍期待本文能够就六朝以前江南本土信仰的原始面貌作出更多描绘。 信仰与区域的结合,在中古史研究领域尚属新田。我们期待青年学子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自觉运用新视野,开拓新世界。 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创办至今已近两年。两年中,仰凭师生对学术的热情与奉献,本沙龙坚持举办了十八次活动。作为沙龙的创始人之一,魏斌副教授两年后的回归依旧充满想象力,恰似“海客谈瀛洲”,引人遐想、令人鼓舞。 曾成 |
|